133職教網:包含各種考證等職教知識

網站首頁

您的位置:首頁 職業(yè)資格廣播電視編輯記者 → 2023年06月17日廣播電視編輯記者每日一練《廣播電視基礎知識》

2023年06月17日廣播電視編輯記者每日一練《廣播電視基礎知識》

2023/06/17 作者:匿名 來源:本站整理

2023年廣播電視編輯記者每日一練《廣播電視基礎知識》6月17日專為備考2023年廣播電視基礎知識考生準備,幫助考生通過每日堅持練習,逐步提升考試成績。

判斷題

1、正面的虛假失實新聞能起到宣揚、鼓舞的作用,有益無害。()

答 案:錯

2、某記者參加某企業(yè)舉辦的產品發(fā)布會,收了該企業(yè)自己生產的產品這不屬于新聞倫理的失范行為()

答 案:錯

3、在人物通訊報道中,媒體為了突出某個典型人物,允許存在著人為拔高的宣傳做法。

答 案:錯

單選題

1、重新部落化的概念由()提出,強調電子媒介尤其是電視的出現,使人類遠距離傳播重新恢復感官平衡。

  • A:貝塔斯曼
  • B:麥克盧漢
  • C:默多克
  • D:維亞康姆

答 案:B

解 析:麥克盧漢的媒介理論認為,人類社會傳播形態(tài)已經歷了“部落化”“非部落化”,正在進入“重新部落化'的時代。人們生活在多元化的部落生態(tài)中,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fā)展,這些部落單元又進一步裂變分化為社群。相比部落,同一社群中趨同性更強,不同社群間差異化更大,社群間的聯動多樣復雜。

2、社會輿論就是()對某些事物或某些人的議論和評價。

  • A:大眾媒介
  • B:政府機關
  • C:社會大眾
  • D:社會團體

答 案:C

解 析:社會輿論是指針對特定的現實客體,一定范圍內的“多數人”基于一定的需要和利益,通過言語、非言語形式公開表達的態(tài)度、意見、要求、情緒,通過一定的傳播途徑,進行交流、碰撞、感染,整合而成的、具有強烈實踐意向的表層集合意識,是“多數人”整體知覺和共同意志的外化。這里的“多數人”主要是指社會大眾。

3、據到目前為止所能看到的材料,國內最早采用一文一題編輯方法的是()。

  • A:《時務報》
  • B:《上海新報》
  • C:《申報》
  • D:《時事新報》

答 案:B

多選題

1、無線廣播是()。

  • A:利用無線電波傳送節(jié)目的一種廣播方式
  • B:利用無線和有線電波傳送節(jié)目的一種廣播方式
  • C:可以進行長距離傳播的廣播方式
  • D:適合進行短距離傳播的廣播方式最常用的廣播方式
  • E:最常用的廣播方式

答 案:ACE

解 析:無線廣播是利用無線電波傳送節(jié)目的一種傳播方式,無線廣播信號的傳送不是通過導線,而是通過空間自由進行傳送的,可以進行長距離傳播,是最常用的廣播方式。

2、某大學博士研究生張某為撰寫博士畢業(yè)論文需大量引用相關學術資料,為避免引發(fā)著作權糾紛,張某就有關問題向李律師咨詢。根據我國法律的規(guī)定,李律師的下列意見中,可以采納的有()。

  • A:應當向原作者支付合理的報酬
  • B:只能限于介紹、評論或為了說明某問題而引用作品
  • C:只要不構成自己作品的主要部分,可將資料全文引用
  • D:既可引用發(fā)表的作品,也可引用未發(fā)表的作品

答 案:BC

解 析:《著作權法》第二十四條規(guī)定,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但應當指明作者姓名或者名稱、作品名稱,并且不得影響該作品的正常使用,也不得不合理地損害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的情況有12種,其中包括:①為個人學習、研究或者欣賞,使用他人已經發(fā)表的作品;②為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在作品中適當引用他人已經發(fā)表的作品;③為報道新聞,在報紙、期刊、廣播電臺、電視臺等媒體中不可避免地再現或者引用已經發(fā)表的作品;④為學校課堂教學或者科學研究,翻譯、改編、匯編、播放或者少量復制已經發(fā)表的作品,供教學或者科研人員使用,但不得出版發(fā)行。

3、新聞傳播活動的發(fā)展,取決于兩個最基本的條件()。

  • A:人類社會性的生產勞動實踐
  • B:社會對新聞信息的客觀需求
  • C:物質生產和科學文化進步能為新聞傳播活動提供的物質手段
  • D:客觀世界的變動
  • E:人類的生存與發(fā)展

答 案:BC

解 析:新聞傳播活動的發(fā)展,取決于兩個最基本的條件:①社會對新聞信息的客觀需求;②物質生產和科學文化進步能為新聞傳播活動提供的物質手段。兩者都是受生產力發(fā)展水平制約的。生產的發(fā)展、產品的交換,使人們的聯系和交往進一步密切起來,人們對信息的需求量也隨之增多,傳播的內容逐漸豐富充實,傳播的范圍日益擴大。

主觀題

1、電視傳播的特點是什么?

答 案:1、視聽兼?zhèn)?、信息量?2、長于再現,重構時空,現場感強烈;3、時效性強;4、轉瞬即逝、不易保存、選擇性差。

2、簡述對外宣傳工作的基本原則。

答 案:對外宣傳工作的基本原則:(1)黨性原則。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為指導。貫徹我國的對外方針政策,向世界全面介紹中國的經濟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等成就,增進各國對中國的了解,維護和加強社會主義中國的國際形象。(2)旗幟鮮明地維護國家利益、民族尊嚴和祖國統(tǒng)一。在涉及國家主權、國家利益、民族尊嚴的問題上,要堅持原則,樹立堅定的國家意識和大局意識,服從和服務于黨和國家的工作大局,服從和服務于我國整體對外戰(zhàn)略。(3)要堅持正面宣傳為主,以事實為主,以我為主的方針??紤]宣傳重點內容和工作部署,一定要著眼于增進外國人對中國的理解和支持。

3、關于新形勢下新聞宣傳工作總要求和主要任務的重要論述有哪些?

答 案:關于新形勢下新聞宣傳工作總要求和主要任務的重要論述主要有:新聞輿論處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前沿,對社會精神生活和人們的思想意識有著重大影響。做好新聞宣傳工作,關系黨和國家工作全局,關系改革和經濟社會發(fā)展大局,關系國家長治久安。要充分認識新聞宣傳工作的重大意義,要更好地發(fā)揮新聞宣傳工作在推動經濟發(fā)展、引導人們思想、培育社會風尚、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繼續(xù)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fā)展,促進社會和諧,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新局面。需要新聞宣傳工作在打牢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方面發(fā)揮積極作用;在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方面發(fā)揮積極作用;在為推進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凝聚強大精神力量方面發(fā)揮積極作用;在營造健康向上、豐富生動的主流輿論方面發(fā)揮積極作用;在促進社會和諧方面發(fā)揮積極作用。新聞戰(zhàn)線的同志一定要充分認識自身肩負的重大責任,保持奮發(fā)有為的精神狀態(tài),發(fā)揚認真負責的工作作風,兢兢業(yè)業(yè)做好新聞宣傳工作,進一步引導廣大干部群眾把思想統(tǒng)一到黨的十七大精神上來,把力量凝聚到實現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各項任務上來。

論述題

1、做好輿論監(jiān)督工作的三項基本原則。

答 案:做好輿論監(jiān)督工作應堅持建設性監(jiān)督、科學監(jiān)督、依法監(jiān)督的原則。(1)重視建設性監(jiān)督。輿論監(jiān)督要善于處理好改革、發(fā)展與穩(wěn)定的關系,把輿論監(jiān)督的力度與社會、人民群眾的承受程度結合起來。輿論監(jiān)督效果要有利于改進工作和解決問題,有利于穩(wěn)定大局和振奮民心,有利于中央的統(tǒng)一工作部署和維護中央的威信。(2)注意監(jiān)督的科學性。在監(jiān)督過程中把握好“適時、適量、適宜”的度,注意平衡,掌握尺寸。輿論監(jiān)督要對社會現實和社會發(fā)展的主流與本質有正確的判斷,在科學調查的基礎上,對事物的整體進行全面認識,使輿論監(jiān)督達到正確的平衡。
(3)遵紀守法。輿論監(jiān)督的運作必須嚴格限定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輿論監(jiān)督要遵紀守法,嚴格執(zhí)行宣傳紀律,按照相關法律、政策和規(guī)定辦事。

2、《中國廣播電視編輯記者職業(yè)道德準則》規(guī)定:廣播電視編輯記者應該對報道內容的真實和準確負責。這一規(guī)定包含哪些要求?請結合實際分析當前新聞失實的主要表現及危害。

答 案:(1)廣播電視編輯記者應該對報道內容的真實和準確負責,這一規(guī)定的要求如下:①報道必須以事實為依據,不編造新聞,不歪曲、夸大事實。
②消息來源必須真實可靠。應深入新聞現場采集第一手信息,保證新聞要素準確無誤;未經證實的消息,應加以說明;除需要對提供信息者保密外,報道中應指明消息來源。
③認真核實報道內容,包括基本事實、新聞資料、引述轉述語言等。對稿件中采用的聲音、圖像、數據、文件摘錄及其他材料,做到真實、準確、科學、統(tǒng)一。
④報道中的細節(jié)必須真實,不加以拔高、想象和夸張。報道所采用的聲音、圖像均應來自新聞現場或與報道主題相關的采編活動,而非個人編造或拼接。
⑤在報道、說明、解釋和評論事實時,要全面把握和正確反映社會生活的本質和主流,避免因為報道膚淺、片面而導致公眾對事物的判斷產生偏差或錯誤。
⑥報道一經發(fā)布,如果發(fā)現錯誤,應立即公開更正。
(2)當前新聞失實的主要表現
①道聽途說、捕風捉影。把小道消息當作事實來報道,把內部的計劃、設想當成現實來報道。
②憑空編造的虛假報道。
③文題不符的標題造假。追求視覺沖擊力,內容與標題對不上。
④夸大其詞的失實報道。對事實添枝加葉,移花接木,不少情節(jié)和內容是作者想象出來的。
(3)新聞失實的危害
①損害媒體的權威性和公信力。
②誤導公眾,引發(fā)思想混亂,甚至帶來不安定因素,損害黨和政府的形象。
(4)新聞真實的重要性
真實對于新聞具有重要意義,是新聞的生命。堅持新聞真實是新聞媒體取得公眾信任的前提,是新聞工作者職業(yè)道德的基本要求,是新聞事業(yè)存在和發(fā)展的根本立足點。新聞是面向社會的信息傳播,新聞真實不僅關系到社會成員的利益,而且關系著社會的穩(wěn)定和國家的利益。失實的新聞報道是新聞工作的大敵,是社會的公害。堅持新聞真實性,是新聞事業(yè)一項不可動搖的基本原則,必須堅持不懈,持之以恒。

3、如何把握新聞工作的時度效?

答 案:輿論引導工作是一門科學,必須把握規(guī)律、尊重規(guī)律,按照規(guī)律辦事。時度效是檢驗新聞輿論工作水平的標尺,是黨委政府滿足公眾知情權、掌握輿論引導主動權的關鍵,是把脈輿論動態(tài)、回應公眾關切、做好信息發(fā)布和輿論引導應當遵循的根本要求。為什么要把握新聞輿論的時度效?時度效是檢驗新聞輿論工作水平的標尺,不管是主題宣傳、典型宣傳、成就宣傳,還是突發(fā)事件報道、熱點引導、輿論監(jiān)督,都要從時度效著力、體現時度效要求。這一重要論述是對新聞輿論規(guī)律的精煉概括和高度總結,是做好新聞輿論工作的根本遵循。
把握新聞輿論的時度效,時是前提,是決定新聞價值的重要因素,強調第一時間發(fā)布權威信息,占領輿論制高點,壓制謠言與錯誤觀點傳播,贏得話語主動權。度是關鍵,要根據事件的背景成因、性質特點、影響范圍,全面地把握新聞輿論工作的節(jié)奏、尺度和力度,防止輿論引導冷熱失度、褒貶失當、急緩失衡、錯位失焦。效是目標,講求傳播策略,注重引導藝術,增強輿論引導的針對性,把追求效果、凝聚共識作為新聞輿論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
(1)抓住時
把握新聞的時效性,就可以贏得輿論引導的先機。抓住時,就是先人一步,先聲奪人,掌握主動權和話語權。
①注重時效
時效性是衡量新聞的決定性標志。新聞媒體在新聞發(fā)生時,要用最快的速度對新聞事實進行真實、準確的報道,對重大事件迅速發(fā)聲,對突發(fā)事件及時反應,做到關鍵時刻不失語,重大問題不缺位。
②選擇時機
全媒體時代的輿論引導,既要突出實效,也要選準適當的報道時機。在評估國際輿論態(tài)勢與國內輿論走向,把握社會預期和社會心態(tài),在事件發(fā)展與處置的關鍵節(jié)點上,我們要善于利用機會,順勢而為、借力發(fā)力、重錘定音,達到事半功倍的傳播效果。
③把握時勢
報道什么或不報道什么,一定要把握好時勢。要根據實際需要,而不單純是新聞價值來取舍。有些新聞需要搶時間,有些新聞就要暫時放一放,還有一些新聞則是不發(fā)為好。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
(2)掌握度
我們在新聞報道、輿論引導的時候,要掌握分寸力度,讓新聞宣傳恰如其分。把握好度就是把握好新聞宣傳的尺度,報道新聞事實時,不隱瞞、不夸大、不歪曲,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
①把握分寸實事求是
權威發(fā)布要全面客觀、準確平衡,既不能把大事說小,也不能把小事說大。個別不是一般,一般也不是個別;局部不是全局,全局也不是局部。要防止以點帶面、以偏概全,把個別現象說成普遍問題,把意外孤立事件上升為制度問題,把不該褒獎的渲染拔高,把應該貶抑的炒熱放大。
②把握力度輕重適宜
輿論引導要在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上立場堅定,旗幟鮮明。面對眾生喧嘩、雜音,要積極引導人們分清是非、對錯、公私、美丑、善惡,激發(fā)全社會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
③把握節(jié)奏動態(tài)調整
輿論引導要在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上立場堅定,旗幟鮮明。面對眾生喧嘩、雜音,要積極引導人們分清是非、對錯、公私、美丑、善惡,激發(fā)全社會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
(3)注重效
注重效就是保證新聞宣傳產生好的效果,增強影響力、吸引力、感染力,使群眾愛聽愛看。
①要學會讀心術
輿論引導時,要深入研究不同群體的心理、心態(tài),要學會讀心術,既要掌握大多數人的共同愿望,也要了解少數人的合理需求,知人知心,分類處理,該鼓勁的鼓勁,該引導的引導,該解惑的解惑,該糾偏的糾偏。
②要注重分眾傳播
新的傳播環(huán)境下,人們的個性化需求不斷上升,要精準定位受眾,從用戶的不同信息需求、偏好媒介習慣入手,進行信息生產的供給側結構改革,通過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有效駕馭算法,創(chuàng)新傳播策略和路徑,提升分眾化信息傳播、信息抵達與信息接收的效果,能迅速將大眾細分為不同小眾,解決好對誰說、說什么的問題,以此全面提高輿論引導效果,提高新聞宣傳效果。
③要轉換話語體系
輿論引導最忌諱講官話、套話、大話、空話。正面宣傳要用心用情做,讓群眾愛聽、愛看,不能搞假大空式的宣傳,不能停留在重復喊空洞口號的套話上,不能用一個模式服務不同類型的受眾,背景、細節(jié)、故事既是公眾想聽的內容,也是傳遞主流價值觀最好的載體,能引發(fā)公眾的興趣和思考,情感、情懷,既能與公眾產生共鳴,也能與公眾達成共識。
時度效是掌握輿論引導主動權的關鍵所在,掌握輿論引導主動權,要求我們把握新聞輿論規(guī)律,在新聞報道中貫穿時度效的原則。一方面要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善于透過現象看本質,善于全面地觀察總體輿情,善于動態(tài)地分析輿論現象,根據時間、地點、條件的變化,適當調整輿論引導策略,善于系統(tǒng)地發(fā)現輿論,掌握背后的矛盾因素,增強輿論引導工作的原則性、預見性、系統(tǒng)性。另一方面,要善于在紛繁復雜、各種因素交織的輿論漩渦中,厘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區(qū)分輕重緩急,把握本質主流或趨勢,盯準輿情重點,策劃引導議題,整合輿論資源,統(tǒng)籌傳播渠道,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推進,做到有序、有力、有效引導好輿論。

網友評論

0
發(fā)表評論

您的評論需要經過審核才能顯示

精彩評論

最新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