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廣播電視編輯記者每日一練《綜合知識》7月19日專為備考2023年綜合知識考生準備,幫助考生通過每日堅持練習,逐步提升考試成績。
判斷題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是通過發(fā)展社會生產力,不斷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使人民普遍受益。
答 案:對
2、慎用判斷性的、情感性詞語,避免出現傾向性的錯誤??梢赃m當以文學化的手法渲染事實發(fā)展的情節(jié)。
答 案:錯
3、媒體應以一種平等、尊重的心態(tài)來對待弱者。
答 案:錯
解 析:媒體應以一種平等、尊重的心態(tài)來對待每一個個體。
單選題
1、()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一道寫入黨章,成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 A:十三大
- B:十四大
- C:十五大
- D:十六大
答 案:D
解 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不僅在理論上實現了馬克思主義的又一次與時俱進,更重要的是對實踐面臨的課題作出了充滿時代精神的回答,因而對我們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fā)展的強大理論武器。黨的十六大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一起,作為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
2、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最主要的內容被概括為“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這里的“中心”是指()。
- A:經濟建設
- B:四項基本原則
- C:改革開放
- D:自力更生
答 案:A
解 析: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導下,我們黨形成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是這條路線的簡明概括,由新時期的總任務、總路線發(fā)展而來。一個中心,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兩個基本點,指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
3、社會學研究的基本問題是()。
- A:群體與文化的關系
- B:社會與個人的關系
- C:人類行為與精神的關系
- D:社會結構與社會行動的關系
答 案:B
解 析:社會學研究的問題包括:①個人與社會的關系;②社會結構與社會秩序;③社會變遷。其中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是社會學研究的基本問題。個人是組成社會的最基本單位,沒有個人就沒有社會;人又是社會中的人,需要學習適應社會的規(guī)則才能生存。
多選題
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與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之間的關系是()。
- A:領導關系
- B:法律監(jiān)督關系
- C:工作聯(lián)系關系
- D:—定的指導關系
答 案:BCD
解 析: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與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之間,沒有上下級的領導與被領導關系。地方各級人大應當遵循和服從本行政區(qū)域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這是憲法所規(guī)定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的原則在地方的體現。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與地方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的具體關系包括:①法律上的監(jiān)督關系;②業(yè)務上的指導關系;③工作上的聯(lián)系關系。
2、下列關于自由貿易的表述,正確的有()。
- A:與“保護貿易”相對,是指政府不采用關稅、配額或其他形式來干預國際貿易的政策
- B:意味著完全放棄對進出口貿易的管理和關稅制度
- C:根據有關貿易的條約與協(xié)定,展開自由競爭與交易
- D:只是不采用保護關稅,但仍可以征收財政關稅
答 案:ACD
解 析:自由貿易是指國家取消對進出口貿易的限制和障礙,取消本國進出口商品各種優(yōu)待和特權,對進出口商品不加干涉和限制,使商品自由進出口,在國內市場上自由競爭的貿易政策。自由貿易并不意味著完全放棄對進出口貿易的管理和關稅制度,而是根據有關貿易條約與協(xié)定,使國內外產品在市場上展開自由競爭與交易,在關稅制度上,只是不采用保護關稅,但仍可征收財政關稅。
3、整頓和規(guī)范市場經濟秩序,可以()。
- A:培育產權清晰、自主經營的市場主體
- B:建立市場準入和退出機制
- C:健全現代市場經濟的社會信用體系
- D:打破行業(yè)壟斷和地區(qū)封鎖
答 案:ABCD
解 析:市場經濟秩序是建立在所有國家的公正合理、主權平等、互相依靠、共同利益和合作基礎上的國際間的經濟關系體系。良好的市場經濟秩序,對于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維持經濟的有序協(xié)調運行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具體包括:①培育產權清晰、自主經營的市場主體;②建立市場準入和退出機制;③健全現代市場經濟的社會信用體系;④打破行業(yè)壟斷和地區(qū)封鎖。
主觀題
1、EFP電子現場制作
答 案:EFP(ElectronicFieldProduction)即電子現場制作,簡方之就是用轉播車在現場制作節(jié)目或現場轉播的活動。無論是現場轉播還是現場錄像,電視鏡頭的拍攝、錄制和編輯都是與事件發(fā)生發(fā)展同步進行的,因此現場感特別強。
2、下面是某電視臺最近播出的一篇報道,根據報道內容,談談這篇報道是否屬于“走基層”報道?為什么?(15分)甘肅省榆中縣今年種植了28萬畝夏季蔬菜,眼下正是銷售旺季。夏菜賣得紅火,但在收獲、冷藏、運輸時清理掉的那些菜根菜葉,也就是菜農們所說的尾菜,卻給榆中縣帶來了不小的煩惱。那么這尾菜之困有什么解決之道呢?日前,本臺走基層記者來到愉中縣一探究竟。榆中縣定遠鎮(zhèn)蔣家營村的菜農蔣海宏告訴記者,這個垃圾場已經存在10年了,榆中縣80%的尾菜都堆積在這里。那么,如此多的尾菜是從哪里產生出來的呢?記者來到了菜農蔣應涵的菜地。蔣應涵說,像這個品種的菜花,一畝地一般能收獲二千多棵,會產生六千多斤廢棄的菜葉。照此推算,僅蔣應涵一家,6畝地一種菜產生的尾菜葉子就超過了三萬斤。而在冷庫收菜點加工裝車前,菜花還要經過“再處理”,又會產生新的“尾菜”。記者看到,不僅是菜花,其他很多菜因為長途運輸或進入超市都要大幅度“瘦身”。尾菜的出路在哪里?在榆中縣高墩營村,一種將尾菜變成肥料的實驗正在進行。因為簡單實用,目前榆中縣已有850多戶農民熟練掌握了這種方法。與此同時,利用一半廢棄菜葉、一半牛糞和玉米秸稈混合物養(yǎng)蚯蚓,也從今年初開始嘗試。近段時間,甘肅榆中的“尾菜之困”也引起了各地的關注。截至目前,榆中縣已經接到了外省近100位投資商和專家打來的電話,尋求合作和規(guī)模處理的路子。就在記者結束釆訪時得知,榆中縣占地2000畝的高原夏菜產業(yè)園區(qū)已經提上日程,而尾菜的集中規(guī)模處理將是產業(yè)園的主體功能之一。
答 案:要點及評分標準:這篇報道屬于“走基層”報道?!白呋鶎印钡囊笫巧钊雽嶋H,聯(lián)系群眾,反映群眾心聲,從而促使新聞工作者作風轉變,文風改變。判斷準確,可得3分;分析到位可得12分。
3、設想你是電視記者,在得知下列消息后即著手準備該事件的電視后續(xù)報道。請將你擬進行電視采訪的內容、對象、方式、場所等做一個闡述。廣州珠寶價格年年漲吸引投資專家稱超五成為假貨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廣州近來有市民投資寶石,但有專家說:超過五成的珠寶玉石有假,而目前市面上99%的琥珀都是假的。近年,廣州市的珠寶價格年年漲,年均漲幅是在30%左右,但到去年這個價格成為跳躍式上漲。價格上漲的確吸引不少人來投資。而廣州珠寶玉石的售價,比北京、上海都明顯的便宜。由于人們的認知度不夠,市面上像碧璽、壽山石還有琥珀,鑒定為假的比例也都是最高的。專家稱,目前市面上99%的琥珀都是假的。造假的手法一是用聚酯假冒琥珀,二是將細碎的琥珀壓融后,做成大琥珀。所以說,投資有風險,市民還是要擦亮眼睛,以免上當。
答 案:要點及評分標準:后續(xù)報道可從以下方面進行電視采訪:(1)玉石珠寶漲價、造假等實際情況;(2)玉石珠寶商店顧客購買場景;(3)尋找購買玉石珠寶的人,談談上當情況;(4)其他相關方面。這是一則針對相關報道要點進行闡述的題目。首先,應當針對題目以及所給材料明確需要報道事件的背景以及要求,再根據電視報道的要素以及特點,明確報道地點、采訪對象以及采訪方式和內容。另外,材料分析題需要特別注意的一點是:解題的和思路應當緊扣材料所反映的內容與要點,不能脫離材料,應當善于抓住材料中反映主題和要點的語句,以打開解題思路。比如,本題,材料中點明了有兩個報道要點,即“漲價”與“造假”,因此后續(xù)報道的重點應當圍繞著這兩個要點展開。記者應當充分挖掘新聞事實來支撐這兩個要點,多方聽取聲音,這樣就能比較準確地鎖定各采訪對象人群以及采訪地點。另外,采訪方式應當符合電視報道的特點,在尊重新聞事實的同時,挖掘受眾感興趣的新聞事實,做到重點突出,客觀報道。
論述題
1、黨的十八大決定,圍繞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在全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請結合新聞戰(zhàn)線宣傳工作實際,論述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內容和意義。
答 案:群眾路線思想的內涵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1)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內容
群眾路線思想在當前新聞工作中的主要內容和表現形式有“三貼近”原則的學習和走轉改活動落實:
①“三貼近”原則
新聞宣傳和新聞改革要堅持和落實“三貼近”原則,即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
a.貼近實際,就是立足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的實際,真實反映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使宣傳思想工作更加具體實在、扎實深入;
b.貼近生活,就是深入到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中,把握社會主流,從生活中挖掘生動事例,使宣傳思想工作更加入情入理,富有生活氣息;
c.貼近群眾,就是以人為本,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使宣傳報道更好地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②走轉改
走轉改是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的簡稱,進一步落實新聞報道三貼近要求、增強新聞宣傳吸引力感染力、加強新聞隊伍建設的重要舉措,更加落實了群眾路線在新聞工作中的貫徹。
(2)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意義
①群眾觀點是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群眾立場是決定我們黨的性質的根本政治問題,也是決定新聞工作性質的根本政治問題。群眾立場要求新聞工作始終站在人民立場上,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說話。堅持三貼近,堅持群眾路線,保證新聞信息真實準確,增強新聞宣傳的吸引力、感染力。
②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能更好地履行新聞工作服務黨和國家大局、服務人民群眾的宗旨,加深對基本國情的理解,加深對黨和國家政策的理解,對人民群眾生活狀態(tài)的理解,把握正確輿論導向。
③有利于推進新聞改革創(chuàng)新,把鏡頭和話筒更多地對準基層,充分發(fā)揮新聞媒體聯(lián)系黨和人民的紐帶作用,多用貼近群眾的生動事例,多用群眾生動活潑的語言,多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真實反映社情民意。
④促進新聞工作讓群眾滿意。要把人民群眾滿意作為評價檢驗新聞工作的第一標準,把群眾意見作為衡量新聞工作長短優(yōu)劣的最好尺子,新聞作品的評選評比注重群眾感覺,增加群眾的話語權、評判權,讓新聞工作經得起實踐、人民和歷史的檢驗。
2、請結合媒體成功案例,論述廣播電視新聞工作者如何才能講好中國故事。
答 案:新聞工作者要做講好中國故事的排頭兵,寫出激蕩人心的,留得下、傳得開的能讓老百姓聽得明白、看得明白,愿意聽、愿意看的好新聞作品,必須要練好內功,才能稱為講好中國故事。廣播電視新聞工作者講好中國故事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1)練好思想戰(zhàn)線內功。我們黨一貫強調,要把新聞輿論的領導權牢牢掌握在忠于馬克思主義、忠于黨、忠于人民的人手里。新聞輿論工作要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服從、服務于全黨全國工作的大局。這一點,任何時候都不能模糊,不能動搖。新聞工作者肩負光榮而神圣的歷史使命,是引領輿論的主力軍,面對輿論場內新特點新挑戰(zhàn),要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堅持團結穩(wěn)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圍繞經濟建設中心,服務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大局,為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鼓與呼。思想路線根底打好了,不管情況多么復雜,形勢怎樣變化,都會保持堅定正確的政治立場和政治方向。思想內功足,才能自身過得硬,底氣足,守住底線,不迷失方向,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講好中國故事,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yōu)秀的作品鼓舞人。
(2)練好扎實的業(yè)務內功。新聞工作者肩負起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的艱巨而光榮的任務,必須要有扎實過硬的業(yè)務功底,應不斷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業(yè)務素質,既要志存高遠,又要腳踏實地,在打好思想政治和業(yè)務根底上,老老實實地下一番真功夫、苦功夫。首先要努力掌握與自己的業(yè)務工作直接有關的知識。要有過硬的業(yè)務功底,要有敬業(yè)的作風,實事求是的作風,艱苦奮斗的作風,清正廉潔的作風,嚴謹細致的作風,始終堅持新聞的真實性原則,堅守社會責任,恪守職業(yè)道德,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這樣寫文章大多是精品力作有人愛看,講故事生動精彩有人愛聽。宣傳的效果才能理想,被廣大人民群眾樂于接受。
(3)練好服務人民的內功。新聞工作者要始終堅持服務人民為本,把人民二字鐫刻在心靈深處,貫徹三貼近要求,堅持不懈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深入基層一線,把更多的鏡頭、版面對準普通群眾,把新聞寫在廣闊大地上。要講好中國故事,新聞工作者必須深入基層一線,貼近廣大人民群眾,采寫接地氣、有溫度的好新聞,在實踐中用飽蘸激情和充滿活力的筆觸與鏡頭,記錄中國精神,講好中國故事,詮釋真善美,弘揚主旋律,用我們閃亮的眼睛去發(fā)現精彩故事的閃光點,把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新聞宣傳的一條主線、一種底色,叫得更響亮、亮得更鮮明,才能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3、《中國廣播電視編輯記者職業(yè)道德準則》規(guī)定:廣播電視編輯記者應該對報道內容的真實和準確負責。這一規(guī)定包含哪些要求?請結合實際分析當前新聞失實的主要表現及危害。
答 案:(1)廣播電視編輯記者應該對報道內容的真實和準確負責,這一規(guī)定的要求如下:①報道必須以事實為依據,不編造新聞,不歪曲、夸大事實。
②消息來源必須真實可靠。應深入新聞現場采集第一手信息,保證新聞要素準確無誤;未經證實的消息,應加以說明;除需要對提供信息者保密外,報道中應指明消息來源。
③認真核實報道內容,包括基本事實、新聞資料、引述轉述語言等。對稿件中采用的聲音、圖像、數據、文件摘錄及其他材料,做到真實、準確、科學、統(tǒng)一。
④報道中的細節(jié)必須真實,不加以拔高、想象和夸張。報道所采用的聲音、圖像均應來自新聞現場或與報道主題相關的采編活動,而非個人編造或拼接。
⑤在報道、說明、解釋和評論事實時,要全面把握和正確反映社會生活的本質和主流,避免因為報道膚淺、片面而導致公眾對事物的判斷產生偏差或錯誤。
⑥報道一經發(fā)布,如果發(fā)現錯誤,應立即公開更正。
(2)當前新聞失實的主要表現
①道聽途說、捕風捉影。把小道消息當作事實來報道,把內部的計劃、設想當成現實來報道。
②憑空編造的虛假報道。
③文題不符的標題造假。追求視覺沖擊力,內容與標題對不上。
④夸大其詞的失實報道。對事實添枝加葉,移花接木,不少情節(jié)和內容是作者想象出來的。
(3)新聞失實的危害
①損害媒體的權威性和公信力。
②誤導公眾,引發(fā)思想混亂,甚至帶來不安定因素,損害黨和政府的形象。
(4)新聞真實的重要性
真實對于新聞具有重要意義,是新聞的生命。堅持新聞真實是新聞媒體取得公眾信任的前提,是新聞工作者職業(yè)道德的基本要求,是新聞事業(yè)存在和發(fā)展的根本立足點。新聞是面向社會的信息傳播,新聞真實不僅關系到社會成員的利益,而且關系著社會的穩(wěn)定和國家的利益。失實的新聞報道是新聞工作的大敵,是社會的公害。堅持新聞真實性,是新聞事業(yè)一項不可動搖的基本原則,必須堅持不懈,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