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社會工作者(初級)每日一練《社會工作綜合能力(初級)》4月5日專為備考2023年社會工作綜合能力(初級)考生準備,幫助考生通過每日堅持練習,逐步提升考試成績。
單選題
1、高校應屆畢業(yè)生因就業(yè)問題普遍出現(xiàn)了焦慮、不安等情緒。該校社會工作者小芳在了解具體情況后,一方面為他們開展有關面試技巧和就業(yè)咨詢等服務:另一方面積極收集就業(yè)信息,向用人單位推薦。小芳提供的上述服務中,體現(xiàn)了社會工作對軍務對象層面目標中的( )。
- A:C為社會層面的目標,故排除;選項D解救危難中,危難是因社會或個人原因,人體的身體受到嚴重損傷、個人的基本生活能力受到嚴重削弱,致使其自身生存受到嚴重威脅以至生命遭遇危機的狀態(tài)。題干中顯然不是,排除。
答 案:B
解 析:社會工作有如下目標(1)服務對象層面的目標,包括解救危機、緩解困難、促進發(fā)展;(2)社會層面的目標,包括解決社會問題、促進社會公正。選項A.C為社會層面的目標,故排除;選項D解救危難中,危難是因社會或個人原因,人體的身體受到嚴重損傷、個人的基本生活能力受到嚴重削弱,致使其自身生存受到嚴重威脅以至生命遭遇危機的狀態(tài)。題干中顯然不是,排除。
2、本能行為是指()。
- A:社會性行為
- B:模仿的行為模式
- C:后天習得的行為
- D:人與生俱來的行為模式
答 案:D
解 析:按照人類行為的起源,可以分為本能行為和習得行為。本能行為來自遺傳,是人類不需學習就可以出現(xiàn)的定型的行為模式,如吮吸、爬行等。習得行為又稱為學習行為,是人類在后天與環(huán)境的互動中逐漸學習而形成的。
3、關于馬斯洛的需要理論,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A:各種需求不能同時并存
- B:低層次需求是生來就有的,高層次需求是后天學習的
- C:各種需求同時并存,心理需求主導人的行為
- D:低層次的需求得到滿足后,產(chǎn)生高一層次的需求
答 案:D
解 析:馬斯洛的五種基本的需要可劃分為兩類:①低級的生理性需要;②高級的社會性需要。馬斯洛認為,只有基本滿足了低級需要后才會產(chǎn)生高級需要,最占優(yōu)勢的需要將支配一個人的意識和行為,高級需要出現(xiàn)之后,低級需要仍然存在,但對行為的影響會減弱。馬斯洛看到了人與動物在需要方面的區(qū)別:低級需要是人與動物共有的,而高級需要則是人類所特有的。
4、關于問卷調(diào)查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自填問卷適合被調(diào)查者文化水平較低的情況
- B:問卷調(diào)查的資料處理相對復雜難以比較分析
- C:問卷既需要較高的信度又需要較好的效度
- D:描述性研究的問卷應圍繞研究假設展開設計
答 案:C
解 析:
問卷要有較高的信度,其測量不受時間、地點和對象變化的影響;問卷也要有良好的效度,以便能較好地揭示所測變量的實際情況。A項,訪問問卷在收集資料時由訪問員向被調(diào)查者提問并記錄其回答,適合于被調(diào)查者文化水平不高、調(diào)查問題較復雜的情況,但不太合適了解敏感問題。B項,問卷調(diào)查采用匿名訪問,有利于獲得真實信息;收集了較多人的資料有利于中和個別人的極端回答;收集數(shù)據(jù)的內(nèi)容、時間、格式基本統(tǒng)一,從而資料處理相對容易并便于比較分析;D項,描述性研究的問卷應多圍繞基本問題展開,解釋性研究的問卷要圍繞研究假設展開,多涉及關鍵變量提問。
5、在定性研究中,研究者被視為( ?。?/p>
- A:旁觀者
- B:自己人
- C:組織者
- D:實施者
答 案:B
解 析:在定性研究中,研究者被視為自己人,研究者依托研究對象的視角把握資料,研究注重過程,理論往往是研究結果的提煉產(chǎn)品,研究者通過觀察、訪問等非控制性的、自然的手法收集非數(shù)量的資料,其資料具有整體性,其結果只反映對象的情況而不具有一般性和可推論性。
多選題
1、某社會工作機構擬開辦一個社區(qū)老年志愿者培訓小組。在準備階段,社會工作者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務有( )。
- A:建立小組契約
- B:確定小組目標
- C:幫助組員相互認識
- D:制訂小組計劃
- E:選擇合適活動場地
答 案:BDE
解 析:一般而言,小組工作的準備階段屬于制訂計劃的階段。在這個階段,社會工作者必須精心遴選小組組員,了解他們的問題所在及真實需求,并在此基礎上制訂具體的工作方案。在工作工作的準備階段,社會工作者的主要任務包括①組員的招募及遴選;②確定工作目標;③制訂工作計劃;④申報并協(xié)調(diào)資源;⑤小組的規(guī)模與工作時間;⑥活動場地及設施的選擇和安排。
2、社會工作者小吳最近籌劃一個施暴者矯治小組,在設計小組活動時,他需要考慮( )的因素。
- A:治療性
- B:組員的能力
- C:自愿性與自助性
- D:組員的特征
- E:組員的性別與年齡
答 案:ABDE
解 析:根據(jù)小組工作的分類,小吳籌劃的施暴者矯治小組屬于治療小組。在設計小組活動時,社會工作者應該掌握和考慮以下幾點(1)扣緊小組目標。治療性小組就要以治療性為目標。(2)考慮組員的特征及能力。社會工作者需要綜合分析每一位組員的生理、心理、情緒、教育程度等個體性特征,認識和把握組員的社會關系背景及文化背景,了解其以往的成長經(jīng)歷及成長過程中的主要問題。(3)小組活動的基本要素,任何一個小組活動的設計都必須包含如下的基本要素小組活動的目標,包括總體性目標(最終目標)和階段性目標;小組活動的參與者,包括年齡、性別、職業(yè)、文化背景等。因此正確為ABDE項。 命題點撥本題考查的是小組工作中小組活動的設計技巧,注意根據(jù)案例理解其需要注意的幾方面因素。
3、社區(qū)工作的社會策劃模式注重自上而下的改變,其特征包括( ?。?/p>
- A:居民在收集資料和分析社區(qū)問題時起主導作用
- B:社會工作者在決定方案時起主導作用
- C:社會工作者運用專業(yè)知識推動社區(qū)改變
- D:社區(qū)居民參與對社區(qū)需求的分析與界定
- E:社會工作者無須考慮居民的意見和看法
答 案:BC
解 析:BC
4、某公益社團計劃推行“小蜜蜂”公益行動,該行動的目標是把志愿服務與兒童保護工作相結合,通過“徒步城市行”、“愛心義賣”等活動呼吁人們關注城市貧困兒童。在服務方案策劃的問題認識和分析階段,社會工作者應開展的工作有( ?。?。
- A:掌握城市貧困兒童數(shù)量、特點、分布等信息
- B:制訂公益行動的活動計劃
- C:配置公益行動所需的人力、財力、物力等資源
- D:了解人們對城市貧困兒童的認識
- E:確定公益行動的目標對象
答 案:ADE
解 析:要認識需要解決的社會問題,認識方法有兩種①“問題認識工作表”。方案策劃者應認真考慮的問題包括人們所關注的問題是什么?問題在哪里發(fā)生?誰受這個問題影響?這個問題何時發(fā)生?人們對這個問題的感受程度是如何?②“分支法”。方案策劃者在確認問題,掌握了問題在社區(qū)的分布情況,確定了未來行動的“目標對象”后就必須進行需要評估工作。包括界定處于危機的人口,目標對象人口,以及求助者或受影響的人口。問題中,社會工作者應開展的工作有掌握城市貧困兒童數(shù)量、特點、分布等信息,了解人們對城市貧困兒童的認識,確定公益行動的目標對象。故本題選ADE。 命題點撥本題主要考查社會服務方案的策劃步驟和方法,重點掌握的內(nèi)容。
5、關于中年階段主要特征的說法,正確的有( )。
- A:情感趨于深沉穩(wěn)定,婚姻更注重情感
- B:認知發(fā)展錯綜復雜,固定智力出現(xiàn)緩慢下降
- C:更年期可能會導致情緒波動,煩躁易怒
- D:能熟練處理各種社會關系,更智慧地解決問題
- E:在事業(yè)、地位和財富上基本達到個人的生活巔峰
答 案:CDE
解 析:中年人的情感趨于深沉穩(wěn)定,性格也完全定型,意志成熟堅毅,情感控制能力加強,道德感和理智感上升;婚姻中責任感已經(jīng)超越情感,婚姻更加務實;處于事業(yè)成敗的關鍵期。中年人在事業(yè)、地位和財富上基本達到人生的巔峰狀態(tài)。中年階段,個體的認知發(fā)展錯綜復雜。個體的固定智力繼續(xù)上升,流動智力緩慢下降;中年人能熟練處理各種社會關系,解決問題更加充滿智慧。更年期導致情緒波動、性格改變、煩躁易怒、消沉抑郁等一系列行為問題。
知識點:中年階段